人體是一個小宇宙—傳統醫學科學,但不現代?
老中醫的看病法則─每個老醫生都有自己一套從細心的觀察、歸納、修正,慢慢形成的一套看病法則,跟老中醫學習其實就是學習他的看病法則。雖然可以縮短摸索的過程,但這種學習法卻因為中醫派別特多,而不同派別的治法又南轅北撤,使的用藥也大不相同,這在科學家或是西醫師眼裡簡直是不可思議。
傳統醫學真的科學嗎?
在答案還沒出現之前,傳統醫學卻像我證明它真的很有用。在我行醫的過程中,有許多例子證實。身為中醫系學生的我,當然很開心讓大家知道傳統醫學的神奇與妙用。其實箇中關鍵在於中國與現代醫學之間的思考邏輯與哲學思維,他們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慢慢成形,然後漸行漸遠,到了最後終於形成難以跨越的鴻溝。中西醫之間不僅對於疾病或是治療的概念南轅北轍,甚至連使用語言都不同,導致雞同鴨講,無法溝通對話。
然而現代人所受的教育是西方科學教育,使用的是科學語言、科學思考邏輯,當然比較能夠了解及認同現代醫學。相對的就無法理解傳統醫學,甚至排斥,無論如何,傳統醫學總是蒙著一層神祕的色彩。
傳統醫學真的不科學嗎?那要看你對科學的定義,傳統醫學治病其實是一種實證科學,從臨床的觀察,尋求規律,歸納整理後,形成一套完整的邏輯,這難道不是一種科學嗎?因此我寧可選擇這樣的說法:傳統醫學不是不科學,而是不現代。
傳統醫學的邏輯和哲學思維
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都是依附在一個大的哲學架構下發展出來的。傳統醫學是中國人根據眼睛所察見的自然現象和規律建立了宇宙觀,人生觀則從宇宙觀而來。中醫就是利用簡單的意象,將人體生理功能加以分類為五種臟象,並說明每一種生理功能的特性與善惡。再利用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,演繹出複雜的法則,來說明實際觀察到的生理運作情形,把五臟的生理功能串聯成一個整體,一個完整的人體。
其實傳統醫學的形成和所有的學問都一樣,先將複雜的事物分類、簡化,給予明確定義,然後觀察現象,尋求規律,再以此來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,最後再試圖擴展這個規律去解釋、預測未知的事物。這種方法和社會學、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並無二致,所以說傳統醫學不科學是有失公允的。只是現代人無法了解傳統醫學所使用的語言,硬是要把現代科學語言套用進去,終而導致「中醫不科學」的誤解。
中醫很少「發明」病名,應該說沒有病名的概念;傳統中醫看不見細菌、不知病毒,也不管血壓、膽固醇、尿酸,一切從平衡出發。古代中國人師法自然,大宇宙中風調雨順,四季各司其職,順時而至,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,即是陰陽平衡。人體的小宇宙也是一樣,五臟各司其職,無過無不及,就是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。而人體之所以產生疾病,就是因為不平衡。
人既然活在大宇宙中,大宇宙中的變化一定會影響小宇宙,因此環境中的「風、寒、署、濕、燥、火」,都會擾亂人體的恆定,導致疾病,這就是「外因」。疾病也有可能來自體內的反叛,例如某一臟器太強盛或太虛弱,以致破壞原有的平衡,人一失衡就會產生疾病。
用平衡的觀念去看人體,最大的好處是只要去解決其中的衝突、矛盾,讓系統歸於平衡,所以治療的方式就是讓混亂的系統再沉澱一次,重歸平衡,病就好了。當然沒有永遠的平衡,一切事務總是在平衡和不平衡之間來回擺盪。
協會宗旨
為運用現代生物科技的技術及方法,結合產業學界,致力於整合醫學之研究創新,並推展整合醫學之教學訓練與醫療醫藥的臨床研究,以促進醫學之發展與民眾的福祉。
網誌輪播
-
-
-
-
-
-
-
-
-
-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